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总结
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12日

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总结

(2019年9月----2020年1月)

武宁路小学高晓云

学期伊始,学校在学习“全教会精神、区教育局2019工作要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本校近两年的在研课题和已结项课题,回顾反思2019年上半年自身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更多地思考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提升。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立足于继续坚持营造良好研究氛围,提高研究品质,力争做到“稳中迈进,深度研讨,团队协作,项目推进”。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梳理与总结。

一、重点工作

1、武宁路小学新优质学校成长认证

2019年11月21日,我校迎来了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成长认证。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的带领下,王枫、丁利民、张嬿、张娜、刘文令等认证专家就学校加入新优质学校发展集群以来的成长情况作了实地调研。普陀区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葛伟以及普陀区部分学校校长出席了认证活动。专家们通过课堂听课、活动观摩、学校汇报、教师访谈等环节展开为期一天的认证工作。

听课环节,专家们分别观摩了三节基础型课、一节探究课和一节综合实践课,在课堂中感受“学生本位、适应差异、自主发展、开放多元”的开架式教育思想。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索、自得其乐、自信成长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证会上,孙纳新校长作了题为《秉承开架理念,创新优质发展》的汇报,从“开架式教育理念”、“开架式课程建设”、“开架式教学变革”、“开架式教师发展”、“开架式学校治理”等方面阐述了学校优质成长的生长点,以及学校在实现新优质学校发展理念上的探索与实践。

下午,专家们从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方面访谈了学校管理团队和部分教师。大家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思考出发,畅谈了在学校新优质成长中学生的积极变化和彼此的专业成长。

认证组专家对武宁路小学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学校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新优质学校的理念,学校课程承载了学生发展需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满足,开架式教学运行有效,教师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学校治理开放、民主、平等、高效。认证专家希望学校继续对接新优质的理念与内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家长、教师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学校内涵发展,内生成长的更优途径,实现持续进步。

2、孙纳新创新团队中期展示

11月28日上午,“实施课程决策,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孙纳新创新团队中期展示活动在基地校管弄新村小学举行。活动由武宁路小学俞芳副校长主持,两校所有创新团队成员出席。

活动在武宁路小学华欣晟老师执教的《维生素C》和管弄新村小学翟立涵老师执教的《梦想改造家》两节课中拉开帷幕。华老师通过实验操作,让同学们了解维生素C的特点。在真假辨析、对错争论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得到相对准确的有关维生素C在生活中的运用。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翟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就学校GL阅读角让学生进行改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整堂课融合数学、美术、信息等基础学科知识,强化基础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很好地诠释了管弄新村小学

“I can do,I just do”的育人目标。

两节课后,武宁路小学孙纳新校长介绍了团队达成研究目标的理论共识,在行动研究中得出具有普适性的决策文本以及基于决策机制调整、完善学校课程方案三方面内容,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深入研究校本课程的决策机制。管弄新村小学陆莉莉校长通过介绍学校在课程建设课程决策的依据校情分析以及在阅读课程建设方面的诸多实践,聚焦校本课程运作中“规划、开发、确立、实施、评价”这五个环节的制度的建设,以保障校本课程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实施。

普陀区拓展型课程教研员翁亚斌老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丁念金教授分别进行了专家点评,既充分肯定创新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中肯地指出了今后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

普陀区教育学院院长杨杰对于本次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指导,对创新团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课程教学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次创新团队中期展示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两个学校今后深入研发校本课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在研项目

1、立项

由青年教师邓志斌主持的区级个人课题《利用课本插图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在经过了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她自己的认真修改后,于2019.9被正式立项为新一轮市级青年课题,并完成了开题报告。

2、结题准备

由俞芳副校长领衔的区级一般课题《“动感中队”创建与探究课程的整合研究》各相关研究活动有序开展,为结题蓄力。由青年教师邓志斌主持的区级个人课题《利用课本插图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区科研室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自查表,从研究思考推进、校内参与培训、预期成果与设想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思考和梳理,为结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申报

新一轮区级各类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启动。我校组织和动员了科研骨干及部分青年教师,并邀请科研专家,从选题开始,进行一对一的诊断、指导、修改,力争申报更多课题。

四、科研培训

本学期,依托校本研修计划的开展,借助“智慧”沙龙青年教师团队这一平台,我校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落在“信息技术”这一关键词上。通过青年教师学程包制作与应用比赛的形式,促进其自主制作、实践,推动基于新技术应用的课例研究、论文研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打磨精品课例,形成属于学校的精品学习资源。

比赛分为三个阶段:学程包的自主制作与评选——教师说课展示——课堂应用研讨。

1、第一阶段——学程包的自主制作与评选:由教师自主制作学程包,上传学校平台进行展示与评选,促进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动手。

参与人员:全体信息项目成员与“智慧”沙龙青年教师团队成员。

时间安排:9——10月。   作品上传截至时间为10月20日

附:学程包制作比赛策划方案

本次活动是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每个活动相关的要求与需提供的资料详细说明如下:

1.学程包的自主制作与评选

(1)提交内容:

l“.etb”格式数字课本

l课本设计及使用说明(教学设计)

(2)基本要求:

l基于尚学编辑器制作,资源丰富,交互性强

l课本命名规则为“年级+章节+课时名”,如“五上7.3植树问题例3”

l课本第一页作为封面,需标注课程名称、学校名称及教师名称

l课本不少于10页

l课本大小不超过150MB

(3)作品资格评定

l课本内容应保证所选内容均健康、合法,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遴选资格

l课本需自主制作,直接引用他人作品或借助技术人员制作视为无效

l课本应保证能正常显示资源内容,交互无问题

2.教师说课展示

(1)提交内容:

l教学设计

(2)说课时间:

l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3)说课对象

l提交学程包过关的教师。

(4)说课内容

在简述本节课教学目标之后,以学程包演示为线索,突出介绍课中基于技术的交互活动和学生体验,并说明学程包是怎样帮助解决教材的重难点,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介绍数字课本应用中的创新点。

3.课堂应用研讨

基于学程包进行授课,并进行授课过程录制视频。

在授课的过程中由听课人进行打分操作,评选出获奖名单。

2、第二阶段——教师说课展示:学程包的评分是有教师说课、公开打分为主,排名靠前的教师进入课堂应用展示环节。

参与人员:第一阶段比赛中排名靠前的教师。

时间安排:11月初(具体日期待定)。

3、第三阶段——课堂应用研讨:学程包制作精良、说课评选优异的课例将进行公开课展示。鼓励嘉奖乐于钻研、设计优秀的教师并打磨精品课例。

参与人员:第二阶段比赛中排名靠前的教师。

时间安排在12月初(具体日期待定)。

获奖的课例,我们录制了课堂实录,并针对该课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为教师编撰论文或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相关的比赛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