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武宁路小学办学优势
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03日

武宁路小学"十三五"办学优势梳理

1、坚持不懈,落实民主化管理的机制

“以和为根,以人为本”是武宁路小学的办学宗旨,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学校将民主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方面、全过程,落小、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武宁路小学实现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学校建立健全了教代会制度,保证教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这个“群言堂”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为民主集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武宁路小学学校管理手册》是规范教职工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有力依据,它使条条框框的“外在文化”转变为教职员工规规矩矩的“自觉行为”。“4个处室+6个教研组+5个年级组”的组织架构是武宁路小学实行层级管理的路径,科学而又精准的部门与岗位职责,协调并有效发挥了各部门、各要素的管理作用,畅通管理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党政班子关于学校“三重一大”的议事决策是武宁路小学实施校务公开的重心,学校以“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为原则,强化了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实现办学目标提供机制保证;落实民主评议、加强干部监督,实施项目领衔、抓实专业素养,是武宁路小学加强管理团队建设的关键,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品质,更增强了党员干部直面问题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责任、化解难题的智慧与独挡一面的能力。

学校管理民主化,构筑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2、砥砺奋进,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学校站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在理解、沟通、唤醒、感召、商讨的情景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成长需要渗透和融合。学校制定了《武宁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汇编了《“三心”教师师德培训纲要》、《武宁路小学教工应知应会读本》等师训课程;建立了教师必读书目库,组织并实施有效的阅读沙龙;创设了“武宁之星”平台,通过榜样激励,营造“照镜子,树标杆”的竞赛氛围;健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指标,探索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方法,形成可操作的细则。

以提高教研针对性为目标,以凸显“开架教育”为特色,学校积极打造更趋实效的“升级版学堂”教研活动,开展“讲台开放”式的教研活动,把教研的话语权交给教师,通过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激发每个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进取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又通过“提问开放”式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掘和利用每一位教师自身的技能、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让老师们真正感受伙伴互助和集体智慧,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界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

同时,学校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与多层次性需求,实施了职初、青年、骨干、管理队伍“分层按需培训”的策略,并同步推行教师实践与研究、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武彩坊”导师指导团,开展“师徒带教手拉手,专业发展齐步走”带教活动,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发展专业化,让武宁成为了一块“出思想、出文化、出人才、出形象、出影响”的沃土。

3、合理决策,保障课程计划的编制与完善

完整的课程运作过程包括课程策划、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基本环节,课程决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借第二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的东风,学校以行动研究的范式开展了关于学校课程决策机制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原有课程计划落实情况的摸底,在分析了学校一直以来、一以贯之的课程决策机制利弊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较完整的课程决策机制。在应用决策机制进行课程计划编制、实施与完善的过程中,学校又进一步树立了基于证据的概念,通过分析学校愿景和校情、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组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收集、分析、梳理、概括相关证据,再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基于证据的学校课程计划的修订。

三年的时间,学校在建立并实施课程决策机制的过程中,同时修订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方案、校本课程方案、探究型课程指南等文本,即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相关的研究能力,也提升了教师对课程、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决策的认识。

课程决策机制,让学校课程走向规范、走向科学、走向精致、走向品质。

4、丰富经历,打造快乐自动的童心家园

从“丰富孩子童年经历,提高孩子生活质量,促进孩子快乐成长”出发,学校通过“课程中保障,活动中拓展,参与中提升,快乐中成长”的有效举措,使师生的共同成长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从“八开”课堂的创设,到“菜单式”活动的开展;从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到班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亲近社区、社会”的快乐实践,到“武彩实践”成长课程序列的落实推进;从把握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关节点,用心、用脑设计仪式教育,到精心组织“不一样玩法”的节庆活动、纪念日活动;从“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的成立,到“校长室—德育室—班主任—家委会”教研网络的运行;从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新途径,到“学生社会实践家长志愿者队伍”与“学校信息平台管理家长志愿者团队”的相继成立……学校德育以载体化呈现,以活动化落实,积累了富有科学操作的范例和经验。

快乐自动的童心家园,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历,提高了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指数。

5、科研引领,办学理念从“设计”走向“行动”

武宁路小学是本区唯一一所连续三届独立承担上海市规划办的课题研究的小学。《开架教育与少先队自动化的整合》、《丰富经历 快乐生活——提升小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保障和利用的研究》这三大课题,先后获得市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奖1项。学校一直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从2010年起,学校先后参与了两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并选择了《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校本课程决策机制的行动研究》为自选项目。学校还承担了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重点课题《武宁路小学智慧校园评价系统设计与实施》、普陀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体育社团活动助力学生体质发展的实践研究》、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和学校的合作研究项目《基于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这些研究让学校“开架式教育”的“三开”理念逐步从“设计”走向“行动”,从“理想”走向“现实”;这些研究倾注了学校领导与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奋进的汗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为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6、春风化雨,喜看艺术教育的新蕾朵朵绽放

2010年通过“十一五”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评审,2015年蝉联“十二五”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的艺术教育走出了一条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之路。不仅抓好艺术特色项目的创建,更注重以点到面的普及工作,使学校处处充满艺术的氛围,使学生人人获得艺术的熏陶。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艺促教,以美育人,逐步摸索出了“一个中心(以管理为中心)、四个基本点(课程建设、品牌建设、科研建设、资源建设)”的艺术教育模式;多年来,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新蕾艺术社团”和“566艺术拓展活动”为双翼,拓展艺术教育的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形成 “一体双翼”的发展思路。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学校建立健全了《武宁路小学音乐、美术教研制度》、《武宁路小学小学音体美学科达标细则》、《武宁路小学566艺术拓展活动管理制度》、《武宁路小学小学艺术类社团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保障。从课程建设入手,学校科学设置课程结构,精良配备师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学相结合,把艺术教育根扎在课堂教学中。从品牌建设入手,旨在培养兴趣、发展个性的“新蕾学生艺术社团”形成规模,“新蕾民乐团”、“新蕾管乐团”、“新蕾舞蹈团”、“新蕾戏剧舍团“、“新蕾声乐社”、“新蕾绘画社”、“新蕾摄影棚”……学生参与率超过70%,且均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收获不俗的佳绩,撑起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片天空。从科研建设如手,学校号召艺术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的研究任务;从资源建设入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的建设。

春风化雨,浇灌着武宁这片艺术沃土,也滋润着新蕾朵朵绽放。

7、天道酬勤,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

“十二五”期间,武宁路小学办学品质持续提升,相继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校等称号。学校陆续参加上海市第一、二期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上海市首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试点研究,上海市首批小学体育兴趣化试点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更为丰厚,《小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保障和利用的研究》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小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保障和利用的研究》成果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拥有时间是幸福的》获上海市教学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有一种教育叫快乐》获普陀区第十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